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口試題目類型的分析之5(口試題目之理論題)

口試題目類型的分析之

5.
【理論題】

這一系列針對口試的題目類型進行歸納與分析,先前依序說明了<如何題><狀況題><理念題>及<陷阱題>,接下來繼續說明另一類型的題目,叫作『理論題』

理論題的口試題目是什麼呢?

比如說:「請說明多元智慧理論的主要內容?」

“多元智慧”簡單的四個字,其中所包含的、蘊含的範圍相當廣泛,這個理論如果我們沒有讀過,沒有涉獵過,那麼我們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自然就沒有辦法完整的回答,更別說妥善的回答了!

當遇到不知道的理論時,下意識的反應就會緊張,這時候就會很囧,因為這時候就會不自覺的亂了套,當下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我怎麼不會?慘了! 

那麼在回答的時候就會因為緊張不知所措而亂了陣腳。

所以像這一類問及理論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廣泛的閱讀,增加對於教育相關理論的基本認識。

理論有多少?理論非常多。無時無刻都在創造新的理論。所以我們有辦法把理論讀到精熟嗎?我們有辦法把所有的教育理論一網打盡都準備好嗎?一定沒有辦法。所以該怎麼辦呢?

先從我們認同的教育理論入手,去精熟、去精讀,在教學現場應用,並反覆的省思,通常身為教育人員的我們所認同的,通常也會是大家所認同的。

先把目前主流的重要的理論熟悉了,那麼我們在回答這一類型的題目時就可以先從理論切入,針對問題來加以討論,並且可以講到理論背後的意涵跟形成的歸因、再從我們的生活經驗、我們的課堂教學,以及在教育現場我們所觀察到可以與理論相呼應的實際教學樣態,為我們的回答找到可以著力並且支持的證據,藉此將實務經驗與理論相結合,既可以回答了理論問題, 還可以順帶說出關於這個理論自己在教學現場的實務表現,讓聽我們回答的的人知道說身為老師的我們既懂理論,而且又有把理論實際運用到教學現場及生活之中。

針對問題本身,回答了理論,又附加說明了自己的相關實務,我們這樣的回答就是一個很棒的回答內容,也是可以嘗試練習的模組。但前提就是我們一定要先知道這個理論。


理論非常多,該怎麼準備?怎麼知道所有的理論?

很簡單,其實不難,像《教育小辭書》《教育新辭書》這一類的工具書可以事先準備,並就其中最熟的主題來先行閱讀,另外,還有很多我們在考筆試的時候所讀到的相關的教育理論及相關內容,都與口試的準備有所悉官,在準備筆試的教育相關科目時就可以認真地看、認真地讀,甚至還可以把幾個很棒的理論背起來,並且與教學現場的教學實務經驗相結合。在背這些理論的時候會建議先從你所認同的、你有用過的、你在課堂裏面反覆去落實的入手,將這些熟悉的理論背起來,了解其內容及主要的重點,從實務去驗證理論,從理論找到實務切入的點,並且隨時進行教學省思,如此一來在進行這類型的回答時,就一次回答了三個層面:有理論、有實務、且有個人的反思。

我們可以把它這三個層面的內容包裝起來回答,回答理論題這類型的題目時,除了知道理論為何,更有實際的行動,且有反思,這樣就會很完成的回答單一面向的問題。

教育理論非常的多,當你不知道如何準備起,或是無從準備時,建議先從我們可以掌握的教育理論先入手,盡可能的掌握自己關注的或者是曾落實驗證過的相關理論。如多元智慧,自己曾經在教學現場採用多元評量,要看到學生多元的智能,用多元評量的方式,用以檢核學生的多元智能,給予機會展現自己,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發現自我,肯定自我,用不一樣的方式來自我實現。

以上所討論的就是理論題

#口試
#教師甄試

#相關文章閱讀參考網站:  王勝忠老師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口試題目類型的分析之1(如何題) https://easytalkshow.blogspot.jp/2017/07/1.html
口試題目類型的分析之2(狀況題) https://easytalkshow.blogspot.jp/2017/07/2.html
口試題目類型的分析之3(理念題)https://easytalkshow.blogspot.tw/2017/07/3.html
口試題目類型的分析之4(陷阱題)https://easytalkshow.blogspot.tw/2017/07/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