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客製化的研習主題分享

準備一場研習分享要花多少心思? 尤其是一場客製化的研習主題分享。
從問題的聚焦,參與對象的組成,到聽講者的興趣主題,到研習分享的方式,還有該準備哪些內容,這都是接到一場研習分享任務時必須要考量的。
今天的輔導團到校客製化協作服務我分享我的課堂臨床教學,從本學期開始我的創課歷程及教學活動。
我設定的主題是學生本位素養導向的有效教學,企圖從不一樣的教學活動切入,讓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從學生的學習情形觀察開始,紀錄學生的學習表現及學習困難的地方,擬定策略,然後開始安排各種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帶著研究意味來進行教學,希望可以從自己的臨床教學找到幫到學生有效學習的好方法。
今天剛好有機會到其他學校與老師們分享,我先發給老師們我撰寫的學生學習困難成因的分析文章讓老師們閱讀,點出學生的學習困難點為何?然後我們透過實作,讓老師體驗我課堂裡讓學生進行的操作方式教學活動,讓每一位夥伴都可以參與,最後再回到我的分享簡報。
一開始擔心這樣的研習分享方式老師們會不習慣,幸好漸入佳境,最後大家一起玩,一起討論回饋,然後發想,用這樣的方式學習,效果還不錯喔!!
今天的研習分享是客製化的設計,當然,研習分享結束就是我修正研習分享內容的開始,繼續創課,然後進行教學研究,這是教學進行的歷程,也是具有行動研究意味的教學方案,記錄著我的教學構思及創意,還有學生的學習,希望到學期末這樣的學生本位素養導向教學活動歷程可以寫成一篇教學行動研究小論文。
這是本學期全新的嘗試,也是可以繼續發展的教學精進方式。
感謝吳厝國小黃朝恭校長今天熱情的接待,林英杰主任及紀藶珊主任的妥善規劃,還有參與研習老師的投入互動,希望這樣的教學活動進行與經驗分享可以對老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特別感謝輔導團永隆國小蔡淑娟校長的率領及重慶國小賴麗品主任的協助,讓今天的協作輔導研習活動順利完成。

#客製化研習分享
#學生本位素養導向教學活動設計

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旁聽學生國語演說比賽有感

旁聽學生國語演說比賽有感              20161206
三分鐘內要完成演說題目對於國小學生來說,若是沒有受過訓練,單單要完賽就有些難度,如果要把題目說好就真的不太容易。
三分鐘所說的話,若換算成文字,則大約要有四五百字左右的內容,所以這考驗著學生平時的作文能力,以及說話能力,必須要能針對主題來進行發揮,所以必須在平時就進行練習。
另外,是否可以就題目來進行發揮很重要,比如說,在校園裡最常見的人,我聽到學生大概都說是校長,是老師,是同學,但卻沒有把最給提點出來,雖有帶到邊,但卻沒有切中主題,稍微可惜。
在三分鐘演講的的結構部分,大致上就如同學生在寫作文時一樣,花最多時間在第一段的內容構思上,卻忽略了後面的內容結構該如何安排,所以總有給人虎頭蛇尾的感覺,或是講到最後不知道如何結尾,沒有把題目完成的說完就下台了,這也是可惜之處。
另外,關於內容方面,要能完整呈現所要演說的題目,內容的鋪陳就很重要,此時可以善用譬喻,或是說說自己生活週遭所發生的事情或故事,都能讓內容更言之有物。
接下來說說令我驚訝的事情,比賽結束後,我看了小朋友準備的草稿用紙,有幾位小朋友使用心智圖來進行構思準備,相當棒的方法,且能有系統有條理的進行分析,如此一來就能在實際上場時做系統化的陳述,真的太令我佩服了。
最後,氣勢相當重要,可是鮮少看到學生能夠征服舞台,因為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上場,如果家長或是老師沒有先給予試講的機會,教學生上台時該怎麼開場,儀態及站位如何展現,就很能看到學生有令人滿意的表現。
回想小時候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真的沒有這樣參加演說比賽,在群眾面前公開說話的機會,當時的我甚至還不敢主動報名參加比賽呢? 而今天參加比賽的小朋友相當棒,因為你們已經做到我當年不敢嘗試挑戰的事情了,老師以你們為榮,相信未來你們一定會表現得越來越好。
說話,是一輩子的能力,如果可以從小開始培養,假以時日,一定可以在各場合發揮說話力。

正向管教案例分享與心得省思

正向管教案例分享與心得省思   20170217
今早利用晨會時間與學校同仁分享正向管教案例與個人省思,值此新學期初,如果可以更有效的針對此一主題著墨深省,則能讓這學期的教學更加順利。
師生互動或是親師溝通,必須把握的原則不外乎情理法,老師必須要能夠具備有法律的概念,知道目前相關的法規之外,也要能夠說理,透過有方法的正向管教讓學生信服,讓教學順利,而最重要的是情意面向,老師的用心付出,學生及家長都能夠感受得到,在講道理及法條時,如果可以多一點在情的部分累積多一點,許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畢竟人與人相處是在乎感覺及情份的,人與人相處是有溫度的。
但是,在這個非常年代,身為老師的我們必須懂法,且能符應法律的規定,雖然不容易做到,但盡可能的透過各種方式來為進行學生輔導與管教,保護自己,也造福他人,確有必要。
能善用各種方法進行正向管教確實不容易,我也還在嘗試學習中,但是我願意試著持續精進,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備課投入 教學深入

備課投入 教學深入 
藉由幫老師看試教的內容規劃以及進行實際教學,我發現好多超認真且很有想法的老師。
看老師們的試教,也等同於我在與老師們進行共同備課,透過過程中的討論與回饋建議,產出許多有趣、可行又多元且具有亮點的教學活動,再次印證我先前時常說的「備課投入、教學深入」。
舉國語文教學來說,在短時間15分鐘內要讓自己的教學呈現出「見樹又見林」相當重要,既有教學,又有評量,從閱讀理解切入,教課文深究,或是從課文的形式深究,然後教文章結構,再延伸發展,進入寫作教學。
亦或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情意面向的文章賞析、深層的提問,或是心智圖的教學等,都是在進行複試演示教學設計時可以參考的方向。
教學沒有唯一的方式,巧思處可見亮點。
老話一句,教完整,想辦法把學生教會。
雖說只有15分鐘,但心裡還是要牢記教學目標,依照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另外,如能把握「教學即評量」的原則,那就更好了!
記得你抽到的這一課,課文內容篇幅及教學素材很多,只有15分鐘,有限時間是無法包山包海全部都教完的,因此就設定目標,掌握重點,教局部,但請記得盡量教完整,盡可能地進行15分鐘的有效教學,呈現亮點。

寫在106學年度開學第一天

今天是開學日             20170829
開學第一天,始業式後緊接著開始上課。
第一堂是小一新鮮人的閩南語課,這也是小朋友們除了導師上課之外,所接觸到的第一堂課,因此,這一堂課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讓小朋友覺得學習超有趣,可以因此幫助到學生們喜歡學習,愛上學習。
課本裡的內容提到
阿 爸 阿 母 再 會,
我 欲 來 去 讀 書,
老 師 教 我 愛 好 禮,
你 好 多 謝 真 歹 勢。
教導小一新鮮人的課文內容是關於禮貌,這也是小朋友今天在學校生活的寫照,許多爸媽在小朋友第一天帶小朋友到校上課,還依依不捨的在教室外面看著小寶貝上課,但還是得要學會放手,爸媽們還是跟小寶貝揮手道再見,離開了學校。
簡單的課本內容,但是深具意義。
這是語言的課程,如果單純唸讀課文介紹內容就太可惜了,所以一定要藉此教小朋友們互相認識,並且可以鼓勵學生愛上學,勤讀書,有自信,友愛同學。
從禮貌培養切入,在小朋友學習的起點就培養好的禮貌,具有好的行為表現,是教師必須教學生的。
你好,多謝,真歹勢。 這是在學校生活裡最常用到的三句日常對話,我讓學生在教室裡真實的演練,也看到了小朋友天真活潑的學習表現,比較不一樣的是我們今天用得是閩南語,想到小朋友們回到家可以有自信的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用閩南語自我介紹,說出自己的名字,並且說自己喜歡上台,有禮貌,心理不自覺的就感到非常興奮。
為了讓學生們可以練習打招呼,並將這三句話時常掛在嘴邊,因此就設計了個活動,讓學生完成任務,並且可以找到夥伴進行互動練習,如此一來學生就不會因為陌生或是不習慣而忽略了禮貌。
課堂上看到孩子們喜歡上課的眼神,還有對於學習的期待,每一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看到孩子的優點,給予肯定鼓勵,陪伴孩子學習成長,期待孩子們在學習的路上,可以勇敢大步向前行。
寫在106學年度開學第一天

有效的學習從生活良好習慣建立開始

有效的學習從生活良好習慣建立開始
坐呼好 人人攏呵咾!
坐呼正 才會得人疼!
今天上課,進教室第一件事情不是立即上課,而是從生活良好習慣建立開始。
我發現小朋友們在教室裡的坐姿樣態千百種,有些人會靠著椅背,有些人會將一隻腳伸出到走道上,讓有些人會托腮臉歪斜一邊,這時候老師說話訊息的傳遞到了學生接收端就會有所落差,因此讓學生專注在老師身上,就從坐直坐正入手,坐正了,坐好了,注意力集中了就可以開始上課。
這樣的簡單的事情,如果可以坐得好,就可以表現出專注聆聽的姿態,讓老師可以順利課堂進行,也讓課堂中學生的專注力更加提升。
這是有效提升學生課堂注意力的方式,我們知道學生的注意力只能持續幾分鐘,因此透過默契的建立,及教室裡的口令互動,可以讓學生快速的將注意力集中,以下分享我的教室管理簡單的默契建立作法。
1.談意義性,先跟學生們說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好的習慣會跟著我們一輩子,壞的習慣也會跟著我們一輩子,因此及早在小學階段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是相當重要的。
2.談趣味性,將默契建立變成有趣的教學活動。當老師說<坐呼好>,小朋友就說<人人都呵咾>,老師說<坐呼正>,小朋友就說<才會得人疼>,先確定學生都會念,然後進行簡易的評量檢核,就可以從反覆唸讀進入遊戲活動,讓學生兩兩進行遊戲,猜拳然後動作,彼此檢核,本活動有點像黑白配,男生女生配,這樣的動作預測,兩兩檢測,然後把動作做標準,把聲音文字唸到位。多次練習後,學生都可以看到彼此的坐姿及表現,從活動中建立好的坐姿及行為表現,老師可以從中肯定學生的好表現。
3.老師與學生的互動。當學生已經熟悉兩個句子的意義及聽到該句子時該出現的動作(聽到上述句子,必須迅速坐直坐正坐好,並且要眼睛看著老師),老師說前半句,學生們回覆後半句,藉此方式讓學生快速的回覆專注的狀況,因為有前面意義性的講述說明,跟趣味性的活動進行,最後在驗收成果可以看到學生表現整齊畫一,有效率的培養了本課堂的默契,讓學生可以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況,也讓老師的課堂進行更加順暢且順利。
教室管理技巧有助於課堂的進行,每個老師有不一樣的做法,不是說一定要跟著這樣做,可以照著自己的習慣方式做即可。
以上是我今天在課堂上的教學經驗分享,提供給大家參考。

美好的課堂風景

#美好的課堂風景     20170905
課堂上又是收穫滿滿,並且充滿歡笑聲。
今天在教室裡面上課,採用的是分組合作學習,發現到全班的小朋友學習動機都很高昻,但是有一位小朋友上課專注力比較沒有辦法集中,透過同儕互相提醒,給予協助,幫助他將注意力導向課堂之中,並且可以與夥伴們一起完成老師交付的學習任務。
在各組進行小組討論互動活動時,有一組小朋友非常的投入,把握良機,趕快利用此機會進行正增強,並說明老師相當認同此組同學相互協助的好表現,藉此讓其他組可以仿效學習,也讓其他組願意去去協助其他夥伴學習的小朋友不會因為不習慣幫助別人感到害羞,或是在意其他小朋友的觀感而願意去幫助別人學習,透過老師立即導正與說明,然後再一次的讓學生來共同完成任務。
經過再次觀察,發現學生可以仿效他組的成功經驗,與夥伴們互相合作進行學習任務,學習較快的同學也願意去幫忙不會的同學,這是教室裡美好的學習風景,在學習理論上來說,幫助別人、指導別人、教別人都是讓自己再次精熟的學習歷程,何樂而不為呢?
培養好的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方法,幫助學生發展多元智能,是我目前的教學進行式,看到學生的有效學習與快樂學習,就是我最大的收穫與喜悅。

開學第一周的教學紀錄

開學第一周的教學紀錄         2017 09 08
一周的教學結束,應該來想想這周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
放學時,遇到同事,他問我怎麼還沒回家,我說,我想要來為我這周的教學寫下反省紀錄,沒有想,沒有反思,很多事情日子久了就忘記了,趕緊紀錄下這周的心得。
上周課堂重點放在教室常規的建立以及師生之間的默契培養,了解彼此,以讓往後的教學可以更順暢。
這周的教學重點除了照備課內容規劃上課之外,我還特別加入關於有效學習方法的分享,讓學生可以更在意一些自己的平常學習。
因為帶著這樣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提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自然會在課間檢視學生是否能夠適應,以及我是否能夠達到我原先設定的教學目標。
舉例來說,我特別花一些時間藉由有效學習方式的分享,告訴學生同樣在寫作業,有些人草率寫完,有些人把作業當作是很重要的精熟練習以及考驗自己是否能夠聽得懂老師所教,自己能夠獨立完成作業,用以讓自己每一次的課堂學習都達標。而草率寫完的同學,作業自然會有很多地方寫錯了,然後自己也不自知,必須要等到老師批改作業時特別提醒錯誤時才會知道自己不懂或是沒有搞清楚的地方,如此一來,已經錯失學習的黃金時刻,更有些人沒有辦法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到了月考才發現,當然就會累積了很多的沒有精熟的學習內容,甚至要花更多時間才能補回過去學習內容,時間成本的投入會花更多,且效率並沒有更好。
特別花時間解釋這些原本是在月考前才會說的老生常談,結果發現效果非常好,學生在習寫自己的作業時特別謹慎小心,也因此會更專注在自己的學習上,老師在批改作業時自然可以更順暢,因為學生的錯誤率降低了。
另外,我還分享同儕互助學習的好處,讓學生學會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時可以提醒自己更精熟課堂的學習,且透過教導同學,讓自己有機會隨時檢視自己是否學會了,如此一來,學習的內容更加熟悉,定期評量一定沒有問題。競爭不必在段考的成績,但是要在每一次的學習投入中,當專注與投入成為習慣時,未來的學習一定更加的順利。
除了有效教學之外,也必須讓學生也懂得學習的方法,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做無限的學習,讓學生更有效率的完成學習任務,因為這是多元的時代,學生除了課堂的學習之外,在學校裡或是放學後,還有很多的課外活動,時間掌握了,學習有效率了,這樣可以更讓自己的學習更加多元,更加精采。

有效教學的公開課

有效的教學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心理,還要依據教學目標設計多元的學習活動。

「教學即評量」,在評量當中來檢視老師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當中用多元的學習活動讓小朋友一直保有學習動機,並且獲得立即的成就以及發現學生需要再次精熟的內容,採用螺旋式的教學架構,及循序漸進的教學,如此一來,學生學習才會有效。

今天肩負一項任務,上了一堂有效教學(補救教學)公開課,教學的設計大致就是依據上述的教學構思來進行,參與課堂觀察的老師們在課後的回饋討論時給我了迴響,四十分鐘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高度專注的比例大概有95%,可見,備課投入,教學深入,多元有趣的教學活動可以建構學生有效的學習基礎,課堂上學生的學習也會因此而找到肯定自己學習成就的道路。

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專注力?

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專注力?
   

關於小朋友的專注力是老師都應該需花時間、功夫去研究的課題,因為專注力跟小朋友的學習成效是有相關的,我們知道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TED18分鐘演講,為什麼會設定在18分鐘?那是跟大人的專注力時間有關係,每一個大人的專注力大概是15到20分鐘,取其中間值就是18分鐘,所以TED18分鐘演講是有時間上面的專注力涵義。

放在小學生身上,我們當然不能等同於大人的專注力有18分鐘,小朋友大概有5到10分鐘是他最專注的時候。老師如果知道,在40分鐘的課堂裡,用5~10分鐘來講解課程內容,把最重要的讓學生能夠專心去讀懂、聽懂、記錄下來的部分去做演示教學,這個部分就可以得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其他30分鐘可以讓小朋友去精熟課程內容,老師同時進行檢核與評量,看看孩子是否理解老師在剛剛10分鐘內所講解的內容。所以老師在做課堂教學設計時,就可以進入一些教學活動,讓小朋友動手做、立即檢核自己的學習內容、站起來動一動並完成任務,運用多元的教學活動,讓孩子不專注時有事情可以做,去操作、體驗學習,甚至可以讓孩子起來動一動,小朋友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

當小朋友不專注的時候,老師硬要他坐下來去聽、去背、聽老師說,這時候自然會得到一個反效果,老師一定會說:「為什麼小朋友都不受控制?」而老師不知道小朋友已經沒有專注力去坐在那裡了!如果老師可以適時讓小朋友站起來、動一動、再坐下來,這時候又可以重啟另一個五分鐘的專注時間,這就是關於一個小朋友專注力的時間期限。

老師要掌握到學生的學習心理,也要有多元教學活動設計的能力,在備課時全盤考量,把所有的可能都想進來,設計多元方式,讓孩子用多元方式來學習,就可以讓他們做最有效的學習。在我曾經有兩年擔任閩南語、英語、體育課教學活動的老師的時候,我就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前五分鐘讓小朋友複習上次所學的內容,還有講述這次課程教學的大意,讓孩子沉下心來仔細去聆聽,然後把老師的重點記下來,再用多元教學活動,讓他們精熟主要的教學概念,並用互助合作的兩兩小組,或是大團體的活動,讓小朋友進行遊戲與活動,但是遊戲跟活動的背後,帶有教學目標的檢核的評量活動,用這樣的活動小朋友看似在做遊戲,可是老師的心裡是在評量、檢核學生有沒有學會。

有效的教學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心理,還有用多元的學習活動,「教學即評量」在評量當中來檢視老師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當中用多元的學習活動讓小朋友一直保有學習動機,還有獲得立即的成就,如此一來,學習才會有效,這個是我曾經在教學現場做過的教學努力,我相信老師有效的課堂準備,學生一定會有趣的學習,而且學習一定會有效、長久。

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嘗試設計不一樣的小班補救教學

這學期有個新的任務 就是擔任英語補救教學的老師,教導五年級及六年級的小朋友。
繼上週進行個別英語基本能力檢測後發現,學生都具備了字母名及字母音的基本概念,也能夠認字拼音,但是整篇課文的唸讀就較為困難,因此本周課程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們可以精熟課文,包括聽得懂,然後說得出,說得正確,最後可以寫出正確的句子。
上述教學目標對於教室裡已經學習幾年的學生來說普遍不難,但是還是有些同學無法達標,仔細想想,為什麼學生無法達標,可能的因素有,1.沒有學習動機,2.學習落後基本能力不足3.不敢開口說4.學習沒有同伴。
因此,今天的課程,就針對這四個因素來設計課程。
沒有學習動機,就想辦法讓學生產生學習動機,今天辦了個簡單的吃香蕉比賽(考量第一提升動機,第二小孩下午也餓了),剛好課本裡教到了banana香蕉這個單字,透過小組六人的競賽,發給每人一根香蕉,當小朋友聽到Go這個口令後就開始吃香蕉,當吃完後大聲說出banana這個單字就是獲勝者。這個遊戲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簡單,有趣,好玩,人人都能完成。另外,透過設計桌遊遊戲來練習課文,在學生複習唸讀後就設計卡牌讓學生來精熟課本裡的句子,最後大家一起玩,將評量放入教學活動之中,強化學生對於課文聽的部分,然後試著開口念讀課文,念對課文。
針對學習落後基本能力不足的部分,就是設計符合學生能力的評量方式及教學內容,先讓學生有成就感,能達標之後再來往上增加困難度,自我挑戰。所以客製化的針對學生的能力來設計課文卡牌遊戲,從能夠聽對,到能夠說對,慢慢的給予信心,將學生的基本能力補齊,讓學生敢於開口說,樂於參與小組的學習,再加上老師的隨時鼓勵,讓學生想要學習。
不敢開口說的部份,這些學生普遍沒有成功經驗,一個人唸讀會害怕,就讓團體一起唸讀,然後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學生轉移注意力,為了融入遊戲,配合團體,自然而然的開口說。另外,老師隨時幫學生搭鷹架,在學生無法唸出正確句子時給予協助,讓學生可以放心的開口說。
最後,學習沒有同伴這個部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團體互動,大家一起來學習。這個部分透過桌遊最為有效,學生們喜歡遊戲,喜歡競爭,將學習融入遊戲,學生彼此競合,進而達到有趣學習,有效學習。
這四個部分,在今天教學後簡單的問學生喜不喜歡今天的課程時,學生反應都是很喜歡,且很開心,可見有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
至於我怎麼做呢? 改變平常只有課本習作及作業本的學習方式。先讓學生精熟課本的內容,包括聽示範,然後自己與同學一起念讀課文,最後發給學生小紙片,讓學生將課本裡的句子抄寫下來,在每張紙上寫下句子,然後就可以進行多元桌遊活動了。
第一個教學活動,每人均分同樣數量的課文句子卡牌,每張卡牌都有編號,然後撥放CD課文範讀,當學生聽到有手上的句子時就必須將該張卡牌放在桌上,這時候其他的同學都在幫忙看是否放對,因為念得很快,所以學生們必須很專注才能完成任務,這樣的訓練有助於學生專注力的提升。這樣的遊戲反覆進行,一定有人放錯卡牌,就必須要把卡牌全部拿回,遊戲再次從頭開始,一直到有人將手牌都釋放掉就大聲說出banana就獲勝。(學生還跟我說,老師最輸的人要去跑操場,可見參與度超高,還要求老師跟他們一起玩。)

這樣的教學活動考驗的是簡單的聽的能力,且不難,學生能有信心的進入下一個教學活動。
另一個教學活動是將數學加法融入課唸讀。每位學生均分卡牌,然後再桌面上先放上一張卡牌,上面有句子,讓學生舉手搶答,正確唸出該句子,同學們幫忙檢核,唸讀正確者即可從手上的牌來進行出牌,念出一個數字,如能配合桌上的卡牌號碼即可將手上的句子卡牌釋出放在桌上,例如桌上的卡牌編號是3,學生手中的卡牌有5.6.9三張,這時候則可以說出twelve,這時候就可以將編號9 的那張卡牌放到桌面上(3+9=12),然後正確說出該卡牌上的句子,這時候桌上的卡牌是9, 其他參與遊戲的學生可以視手上的排的號碼來搶答,最快說出號碼,且能正確配對數字加總者即可將卡牌釋放到桌上,並念出該句子的正確唸法,這時候每一位參賽者都全神貫注,且能幫忙檢核學生是否念對,數字是否加對。遊戲持續進行,直到有人卡牌全部釋出為最優勝,然後遊戲繼續進行,最後一位將所有卡牌都全部釋出者就是輸家。

這個遊戲考驗的不只是英語的基本能力,還包括簡單的數字加法,學生們都能完成數學的加總任務,有基本的成就感,然後讓學生遷移到當下的英語學習挑戰,獨立學習之外,也有小組競爭,就我當場的觀察,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桌遊競賽,且能主動的學習。
透過教學的改變,教學目標的從新設定,讓學生對於學習有不一樣的體驗,藉此來補足學生的基本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策略,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會,期待每一位學生都能發光,這是我的小小心願,願大力大,一定可以如願的,我相信。

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呢?

口語表達能力是未來重要的關鍵能力之一,如果孩子能有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則可以有效率的傳達心意,表達想法,在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更能透過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讓自己更有自信。




要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從小就開始,讓孩子習慣在眾人的面前練習說話,而最簡單的就是讓孩子經常有機會說話給爸媽及家人聽,久而久之,在學校的教室裡孩子就會適應說話給眾人聽,將這樣的習慣養成,假以時日,一再練習與修正,一定會越說越好,且越來越願意在眾人面前說話,上台的勇氣自然就有,上台的動機會越來越強。

在此分享讓孩子可以具體操作練習說話的方式,從生活中來學習最快,透過孩子最為熟悉的事物來入手,快速且有效率,讓自己試著說出自己的物品,介紹自己喜愛的東西都可以是很棒的策略。

在此分享我教小一學生介紹自己的鉛筆盒的教學策略及教學流程。

據我在教學現場的觀察,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一個鉛筆盒,透過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鉛筆盒給同學,是一個很棒的教學活動,方便又有趣,非但可以藉此教學生要隨時整理自己的物品,也要養成收納的好習慣,既可以教認知,也可以教養成好的習慣。

在我的教學課堂上,配合教學內容,讓孩子認識文具,在學生認識了課本裡介紹的文字後,我們即進行課堂評量,且延伸補充介紹課本裡沒有提到的文具用品,這時小朋友的五花八門的鉛筆盒就是最好的教具,透過讓學生分享鉛筆盒裡有哪些東西,一來可以複習課本裡所學的內容,二來又可以補充課外的文具用品名稱,另外,又可以藉此機會教導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隨時整理自己的物品,並且檢查是否鉛筆及橡皮差等基本的文具都到位了,透過整理物品,管理鉛筆盒,學習簡易的收納概念,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並且養成良好的習慣。等到學生都能良好管理自己的鉛筆盒後,再來讓學生試著整理自己的書包,管理自己的書包,搭配聯絡簿來備齊每天該準備的物品。(未來還可以設計整理自己房間的課程,規劃家庭空間擺設等等...)

再來,進入到口語表達的教學部分。由於學生對於自己的鉛筆盒再熟悉不過了,因此,藉由課堂教學活動教學生來分享自己的鉛筆盒相當合適,所以我讓學生到台前來說說自己的鉛筆盒裡有什麼東西,每個人都想要看看同學的鉛筆盒裡有哪些東西,再進行這個教學活動時我看到學生的學習動機相當高,學習專注力也高。我將自我介紹結合鉛筆盒裡的內容物介紹,讓學生試著在同學面前練習說話。這樣的進入門檻不高,且每位學生都有鉛筆盒,因此很容易操作,學生也容易進行同儕學習,從別人的分享來模仿甚至擬定自己的介紹方式,有人仿說,有人自己用自己的方式來介紹自己的鉛筆盒。

先由老師示範如何介紹鉛筆盒,對著同學們說大家好,我是...現在我要介紹我的鉛筆盒,我的鉛筆盒是藍色的(顏色),這是一個塑膠製的(材質)鉛筆盒,在我的鉛筆盒裡有四隻(數量)鉛筆,一個橡皮擦,還有一隻尺,這就是我的鉛筆盒,謝謝大家。

透過這樣簡單容易操作的教學活動,小一學生可以複習已經學過的主題,例如顏色或是數字,也可以藉此增加上台的經驗,更可以讓學生們學習聆聽同學說話的正確態度。

在活動中我發現到,學生的口語表達大同小異,有老師示範的內容,更有自己的創意發想,願意與同學們分享自己所擁有的鉛筆盒。且每一位學生能在講台上順利的完成任務,獲得老師及同學們的掌聲鼓勵,這樣的成功經驗就是學生自信心養成的來源,久而久之,孩子會主動上台分享發表,其他同學們也會習慣老師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增加聆聽與表達的學習機會。

另外,關於後續的延伸教學活動,老師就可以進行提早寫作,讓學生們試著觀察自己的鉛筆盒,做一下簡易的數量統計,最後可以嘗試寫下來,更可以將老師教給學生的好習慣如何養成,例如愛惜自己的鉛筆盒,備妥自己的文具,按時完成作業,做好學習的榜樣等...,相信有了這樣的學習進程及教學活動,學生在提早寫作時的作品一定可以具備基本的內容及達到作文的雛型。

以上是我的教學活動主要的內容及進行的教學流程。

讓學生介紹自己的物品,介紹自己的鉛筆盒,介紹自己的玩具都是練習口語表達很好的方式喔,從親子互動分享開始,然後在課堂上再次的練習,慢慢地孩子會熟悉在他人面前說話,練習再練習,熟能生巧,一定會表現得越來越好。口語表達能力無法一蹴可幾,如果可以從小養成,那對於孩子的學習一定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教孩子學習,養成良好習慣,說話與聆聽都是很重要的學習策略,越早養成,收穫越

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W4R4DzpKo  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影片


#口語表達技巧   

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當學生喜歡老師,就會進而愛上學習

當學生喜歡老師,就會進而愛上學習
到中興大學帶領了一百多位國中老師,實習老師與師培生們進行補救教學與班級經營的工作坊,讓我看到老師們的用心與投入。
研習工作坊從一開始沒有一個人願意舉手回答,到搶著舉手發言,當眾人瞬間舉手搶答那一秒著實震撼了擔任講師的我。
一開始的提問,由於彼此不熟,再加上不習慣舉手發言,到後來慢慢地引導,各種教學活動的加入,彼此熟悉了,分組合作學習,同儕們彼此互為鷹架,分享經驗,到最後上台分享,老師們展現了超強的團隊合作精神與效率,十五分鐘的準備時間,就完成任務,上台演示分享。如何讓參與研習的老師們願意搶著上台分享呢? 我想應該是熱情吧!!
研習後老師們的研習回饋,讓我非常的感動,教育是熱情感動熱情的志業,傳遞教育的溫度是我的使命。





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相信你的孩子,他就一定可以做到!

<相信你的孩子,他就一定可以做到!>

幫孩子建立自信心很重要,任何事情,只要有信心,就有機會可以學會,學習當然也是如此。

學期剛開始,我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進行了一個幫助孩子建立信心的教學活動,這個活動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學生敢於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不過老師心裡認為簡單容易的事情,在小朋友心裡卻不是這樣認為,因此,必須要有所行動才行。

在我的課堂上是這樣進行的。

首先,我請小朋友們勇敢說出自己的名字,比如說:我是王勝忠,你好,請多多指教。這樣一句常用的話語,我先行示範,然後請小朋友們實際操作,結果小朋友第一次的練習時,說出自己的名字都很小聲,這代表著學生對於自己沒有自信,或是不敢在他人面前勇敢說出自己的名字,這讓我覺得不可思議,說自己的名字再平常不過了,怎麼會這麼小聲呢?


原來是小朋友害羞,疏於練習所致,因此只要實際操作,反覆練習,就可以讓小朋友勇敢說出自己的名字了。

所以,我讓小朋友們實際操作與不同夥伴進行打招呼握手,然後進行自我介紹,這個活動讓小朋友覺得好好玩,每個人都笑開懷,然後自然就習慣開口說自己的名字,兩三次之後,學生就敢自然且大聲的說出自己的名字了。

然後,由老師我帶領小朋友進行信心喊話,<我是王勝忠,我會讓自己表現得更好>。

我把這一句話寫在黑板上,請小朋友們大聲的說出來,一開始,我一個人的聲音比全班學生的聲音還大,為了鼓勵孩子大聲的說出來,所以就要透過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來進行,然後習慣在老師及同學的面前自然的表現。

看著學生的表現越來越好,學生開心,我也開心。然後就準備開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站上台來,有自信的對著全部的同學,自信且大方的自我介紹。

還是一樣得一步一步慢慢來,我看著學生桌上的名牌,鼓勵孩子在原位站起來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王勝忠!>,然後請所有孩子們回應,一個一個來,慢慢習慣,帶大部分的同學都能夠熟悉老師所要求,以及得到同學良好回應的時候,準備讓學生站上講台,享受同學的熱烈掌聲。

所以,我在黑板上寫下<我是.......我會讓自己表現得更好>,讓每一學生都上台來,把黑把上的句子透過自我介紹,然後勇敢有自信的表現出來。

一開始上台的孩子還放不太開,所以老師必須加以鼓勵與肯定,慢慢地越來越自在,台下的孩子也感覺到並非那麼難做到,老師多加鼓勵,然後逐漸修正,一個一個表現得越來越好,出乎老師我意外的,是我發現了班級學生中有好幾位充滿自信,落落大方表現自己的同學,站上台前,能夠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就像是我寫在黑板上的文字,我可以讓自己表現得更好,當然,在這次的教學活動之後,學生一定會表現的越來越好。

藉由這次的活動,教導學生常規,上課舉手發言,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彼此肯定鼓勵,讓彼此更好,如此一來,班風一定會更好,班級經營當然也會更好。

這是一個小小的教學活動,但是拉近了師生彼此的距離,也讓老師發現了學生的優點,更讓學生勇於發表,也獲得了上台發表的成功經驗。

老師及家長們,請相信你的孩子,如果你相信他,他就一定可以做到!

#肯定孩子 相信孩子

#讓每一位孩子都發光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美好的課堂風景

美好的課堂風景

課堂上又是收穫滿滿,並且充滿歡笑聲。今天在教室裡面上課,採用的是分組合作學習,發現到全班的小朋友學習動機都很高昻,但是有一位小朋友上課專注力比較沒有辦法集中,透過同儕互相提醒,給予協助,幫助他將注意力導向課堂之中,並且可以與夥伴們一起完成老師交付的學習任務。

在各組進行小組討論互動活動時,有一組小朋友非常的投入,把握良機,趕快利用此機會進行正增強,並說明老師相當認同此組同學相互協助的好表現,藉此讓其他組可以仿效學習,也讓其他組願意去去協助其他夥伴學習的小朋友不會因為不習慣幫助別人感到害羞,或是在意其他小朋友的觀感而願意去幫助別人學習,透過老師立即導正與說明,然後再一次的讓學生來共同完成任務,經過再次觀察,發現學生可以仿效他組的成功經驗,與夥伴們互相合作進行學習任務,學習較快的同學也願意去幫忙不會的同學,這是教室裡美好的學習風景,在學習理論上來說,幫助別人、指導別人、教別人都是讓自己再次精熟的學習歷程,何樂而不為呢?

培養好的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方法,幫助學生發展多元智能,是我目前的教學進行式,看到學生的有效學習與快樂學習,就是我最大的收穫與喜悅。

#同儕互助學習創造教室美好風景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從意義性與趣味性談談教室常規的建立

#從意義性與趣味性談談教室常規的建立

坐呼好 人人攏呵咾!
坐呼正 才會得人疼!

今天上課,進教室第一件事情不是立即上課,而是從生活良好習慣建立開始。

我發現小朋友們在教室裡的坐姿樣態千百種,有些人會靠著椅背,有些人會將一隻腳伸出到走道上,讓有些人會托腮臉歪斜一邊,這時候老師說話訊息的傳遞到了學生接收端就會有所落差,因此讓學生專注在老師身上,就從坐直坐正入手,坐正了,坐好了,注意力集中了就可以開始上課。

這樣的簡單的事情,如果可以坐得好,就可以表現出專注聆聽的姿態,讓老師可以順利課堂進行,也讓課堂中學生的專注力更加提升。

這是有效提升學生課堂注意力的方式,我們知道學生的注意力只能持續幾分鐘,因此透過默契的建立,及教室裡的口令互動,可以讓學生快速的將注意力集中,以下分享我的教室管理簡單的默契建立作法。

1.談意義性,先跟學生們說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好的習慣會跟著我們一輩子,壞的習慣也會跟著我們一輩子,因此及早在小學階段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是相當重要的。

2.談趣味性,將默契建立變成有趣的教學活動。當老師說<坐呼好>,小朋友就說<人人都呵咾>,老師說<坐呼正>,小朋友就說<才會得人疼>,先確定學生都會念,然後進行簡易的評量檢核,就可以從反覆唸讀進入遊戲活動,讓學生兩兩進行遊戲,猜拳然後動作,彼此檢核,本活動有點像黑白配,男生女生配,這樣的動作預測,兩兩檢測,然後把動作做標準,把聲音文字唸到位。多次練習後,學生都可以看到彼此的坐姿及表現,從活動中建立好的坐姿及行為表現,老師可以從中肯定學生的好表現。

3.老師與學生的互動。當學生已經熟悉兩個句子的意義及聽到該句子時該出現的動作(聽到上述句子,必須迅速坐直坐正坐好,並且要眼睛看著老師),老師說前半句,學生們回覆後半句,藉此方式讓學生快速的回覆專注的狀況,因為有前面意義性的講述說明,跟趣味性的活動進行,最後在驗收成果可以看到學生表現整齊畫一,有效率的培養了本課堂的默契,讓學生可以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況,也讓老師的課堂進行更加順暢且順利。

教室管理技巧有助於課堂的進行,每個老師有不一樣的做法,不是說一定要跟著這樣做,可以照著自己的習慣方式做即可。

以上是我今天在課堂上的教學經驗分享,提供給大家參考。

#教室管理技巧
#默契建立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教甄口試準備心法 (1)

關於口試的準備,老師們來信提出許多的問題,歸納問題後整合回答如下,提供給大家參考。

1.用不平凡的視角看平凡的事情,用細膩的視角看待學生的需求

用心觀察每一天的教學生活,然後作紀錄,簡單平凡的事情也會變得不簡單。

2.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

充分利用兒童朝會與教師晨會,仔細聽校長主任組長們的報告,可以快速掌握目前的教育政策重點,及學校行政所關注的教育方向,累積教育新知,讓自己可以擴大教育所知面向,隨時為教甄做準備。

3.沒有最好的答案,只有完整的答案

昨天有老師們問了一些迷思概念,甚至是自己的疑惑,我分享給大家,不管什麼問題,先仔細想想,提出疑問,自己嘗試解答,通常口試題目的答案沒有絕對,只是能夠回答出完整的答案,就可以在口試的競爭場上脫穎而出。

4.教學省思撰寫

多寫,多想,自然會發現自己教學的疑惑與困難,以及在教學現場遇到的瓶頸,藉此讓自己在這一年當中可以仔細思考,請教同儕,嘗試解決,徹底發現自己在教學現場的不足,並且提醒自己盡可能的正視問題找到出路。

5.累積師生互動的教學小故事

故事能夠清楚的說明事情的經過與脈絡,更能透過故事傳達想要表達的意思,很多人在聽了故事之後自然能夠感同身受,透過故事分享,來回答對方的提問也是另一種可以採行的策略。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故事行銷是你可以嘗試的策略。從生活中觀察學生,將教育現場的感動寫下,累積師生互動的小故事,藉此提升教育的溫度。

耕耘,播種,反覆照顧,然後收割。努力,堅持,不斷修正,然後上榜。

歡迎追蹤本部落格以掌握最新文章

歡迎按讚追蹤 王勝忠老師臉書粉絲團




學務主任發揮巧思 品格教育用唱的



教育部今天發新聞稿分享教育家部落格人物典範,介紹王勝忠的教學觀念。教育部指出,在王勝忠的觀念裡,比起學科考試拿高分,品格教育對孩子而言,才是一輩子都需要擁有的能力。他認為,知識可以隨著年紀增長慢慢累積,但品德如果沒有從小打好基礎,未來不僅得花更多時間導正,甚至很可能就此「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