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專注力?

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專注力?
   

關於小朋友的專注力是老師都應該需花時間、功夫去研究的課題,因為專注力跟小朋友的學習成效是有相關的,我們知道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TED18分鐘演講,為什麼會設定在18分鐘?那是跟大人的專注力時間有關係,每一個大人的專注力大概是15到20分鐘,取其中間值就是18分鐘,所以TED18分鐘演講是有時間上面的專注力涵義。

放在小學生身上,我們當然不能等同於大人的專注力有18分鐘,小朋友大概有5到10分鐘是他最專注的時候。老師如果知道,在40分鐘的課堂裡,用5~10分鐘來講解課程內容,把最重要的讓學生能夠專心去讀懂、聽懂、記錄下來的部分去做演示教學,這個部分就可以得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其他30分鐘可以讓小朋友去精熟課程內容,老師同時進行檢核與評量,看看孩子是否理解老師在剛剛10分鐘內所講解的內容。所以老師在做課堂教學設計時,就可以進入一些教學活動,讓小朋友動手做、立即檢核自己的學習內容、站起來動一動並完成任務,運用多元的教學活動,讓孩子不專注時有事情可以做,去操作、體驗學習,甚至可以讓孩子起來動一動,小朋友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

當小朋友不專注的時候,老師硬要他坐下來去聽、去背、聽老師說,這時候自然會得到一個反效果,老師一定會說:「為什麼小朋友都不受控制?」而老師不知道小朋友已經沒有專注力去坐在那裡了!如果老師可以適時讓小朋友站起來、動一動、再坐下來,這時候又可以重啟另一個五分鐘的專注時間,這就是關於一個小朋友專注力的時間期限。

老師要掌握到學生的學習心理,也要有多元教學活動設計的能力,在備課時全盤考量,把所有的可能都想進來,設計多元方式,讓孩子用多元方式來學習,就可以讓他們做最有效的學習。在我曾經有兩年擔任閩南語、英語、體育課教學活動的老師的時候,我就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前五分鐘讓小朋友複習上次所學的內容,還有講述這次課程教學的大意,讓孩子沉下心來仔細去聆聽,然後把老師的重點記下來,再用多元教學活動,讓他們精熟主要的教學概念,並用互助合作的兩兩小組,或是大團體的活動,讓小朋友進行遊戲與活動,但是遊戲跟活動的背後,帶有教學目標的檢核的評量活動,用這樣的活動小朋友看似在做遊戲,可是老師的心裡是在評量、檢核學生有沒有學會。

有效的教學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心理,還有用多元的學習活動,「教學即評量」在評量當中來檢視老師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當中用多元的學習活動讓小朋友一直保有學習動機,還有獲得立即的成就,如此一來,學習才會有效,這個是我曾經在教學現場做過的教學努力,我相信老師有效的課堂準備,學生一定會有趣的學習,而且學習一定會有效、長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